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》 > 1999年第3期
编号:10265031
电刺激治疗功能性失音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》 1999年第3期
     作者:邓亚新 陈文文 童军

    单位: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(上海200081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990313

    功能性失音是癔病的一种表现,近年收疗8例该类患者,经电刺激治疗全部治愈。现报告如下:

    1 资料和方法 8例患者均为女性,年龄28~51岁,平均41±9.28岁。2例表现为失声,6例发出耳语声。其中1例起病缓慢,数天内病情逐渐加重,6例晨起后突发失声,1例在声带小结摘除术后失声。3例主诉胸部压抑感,均无吞咽困难。间接喉镜检查:全部病例咽部粘膜无明显炎症改变,双侧声带形态色泽正常,粘膜表面光滑,活动对称,发声时声门不关闭,7例在检查中出现恶心时见双声带活动良好,声门关闭尚可,嘱发声时声门不闭合1例嘱其用力发声时声门闭合不良,遗有约1 mm左右缝隙。病因:3例否认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史,5例有气愤、委屈史。对所有病例均采用暗示加电刺激法,使用的机器为直流感应电疗机(型号为2GL-1),工作状态选择在直流电,输出调节为2~3 mA之间,点送频率70次/分。电极板一端置于后颈部,一端插在电极棒上,置于甲状软骨翼板两侧表面行间歇性刺激,同时嘱患者发“衣……,衣……”声,一般各刺激5次。

    2 结果 7例患者经一次治疗即获痊愈,1例经2次治疗,发声恢复正常。间接喉镜检查示声带活动正常,声门闭合好。

    3 讨论 功能性失音一般多由精神因素诱发。其特点没有发声器官的器质性改变,发声时两侧声带不闭合。巴甫洛夫(见夏镇夷主编.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》.精神病学第21页)把神经活动分为三个系统,即皮质下系统(本能活动)、第一信号系统(条件反射活动)及第二信号系统(智能活动)。其用“病理惰性”的概念解释癔病患者产生病理现象的机制,即当病理惰性抑制集中于第一信号系统运动觉分析器时,则可引起运动的抑制,我们推测,这种抑制引起神经节传导障碍。这似可解释为什么在此类患者有声门关闭不全征象。本组病例经采用直流电刺激,疗效均满意,可能与电刺激打破了这种抑制有关。

    (1998-10-14收稿 1998-12-29修回), http://www.100md.com